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提交報告,以《多管齊下 同心協力》為主題,建議政府優先研究8個土地供應選項,包括3個短中期選項以及5個中長期選項,料可提供3,235公頃。
3個短中期選項方面,較多人支持的棕地發展,短中期料可提供110公頃;其次為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料可提供150公頃;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純粹以土地面積的 15%作為粗略估算的基礎,可釋放的土地約 為60公頃。此3選項已將中長期計算在內,則合共可提供960公頃。
中長期選項方面,發展東大嶼都會料涉及於香港島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拓展土地面積逾1000公頃的人工島;小組支持的近岸填海,即包括龍鼓灘、小蠔 灣、欣澳、馬料水及青衣西南,估計合共可提供約 450公頃土地。5個中長期選項料提供2,275公頃。
不過小組主席黃遠輝對記者多次重申,任何一個選項,最終規模未必做得咁多,最終數字可能比預計有出入。
此外報告,亦向政府列出建議,包括制訂完善及持續的土地供應機制,如持續造地、盡量提高土地供求資料的透明度等;其次推行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同時推展各個短、中、長期選項,透過開拓多個及多種土地來源,確保土地供應持續而穩定,並能滿足不同時段出現不同用途的需要;以長遠及宏的目光與思維,盡早展開規劃工作,以便建立土地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及提供規劃彈性和空間;以及在開發及規劃土地時,充分及綜合考慮以下土地供應原則。
資料來源:地產站
Facebook:上車攻略 hkbuyhome
更多上車情報:樓市專題:新界西「萬元呎價盤」料增至7個助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