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撻訂潮?】1星期3宗 撻訂等樓價跌再入市有著數?

樓市資訊

受新冠肺炎蔓延影響,樓價下行壓力更大,不少準買家選擇暫停睇樓觀望樓價跌勢。有早前已入市的買家,甚至選擇臨時放棄交易,撻訂數十萬至數百萬元離場,究竟撻訂後等樓價急跌再入市,是不是好抉擇?買家必須審慎計計數。

  • 新冠肺炎影響近1星期連錄3宗撻訂
  • 凱帆軒2房撻訂損失20至30萬
  • 未來樓價最少跌10%才有數計

農曆新年過後,二手小陽春並未出現,近1星期市場連錄3宗撻訂個案。最新一宗是大角咀凱帆軒1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462平方呎,屬於2房間隔,上周中以約823萬成交,但買家今日決定撻訂,若連代理佣金等支出計算,估計損失20至30萬元離場。

雖然近期不少業界看淡今年上半年二手樓價走勢,但一般預期上半年樓價下跌5%至10%,以現水平入市,然後又撻訂損失3%至5%訂金,等樓價跌10%再入市,究竟是不是有數計?

其實,近日二手市場的買賣不少已經低市價水平沽貨,以上述凱帆軒2房單位為例,銀行今日估價仍值929萬,買家可算低估價106萬入市。其次,同座同方向的一個高層D室,去年年中以920萬易手,兩者相差10.5%;而同期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僅回落6.2%,反映上述823萬的成交價已經比市價低5%以上。假設樓價至年中真的下跌10%,即823萬再跌5%,即買方可以用約782萬購入一個相同質素的單位,但是撻訂損失的資金(大約樓價5%),應視為新買賣的交易成本,實質落袋的利潤不多,即是說未來樓價要跌超過10%才有利可圖。

記者:黎煥成
資料來源:地產站
Facebook:上車攻略 hkbuyhome
更多上車情報:【沒有免費午餐】按揭「還息不還本」實情是額外借貸? 全期利息開支有增無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