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林本利(林Sir)今年1、2月,多次呼籲「落錯車」或有急切需要人士上車,並提出了當時置業十大考慮,若適宜置業的因素十項也是「剔號」,可扑錘買樓。
近期樓價開始有回落跡象,但林Sir暫時仍不贊同市民入市買樓,宜多觀望一會。不過,做定置業準備永不嫌早,若未來買樓機會再臨,大家也可參考以下十項考慮因素。
一、買樓住10年 自住日日賺
林Sir曾經計過數,對自住用家而言,即使買樓10年後樓價不升不跌,因供樓利息可獲稅務扣減,自住10年的每年回報約有3%,並且節省了10年租金支出。因此,沒有移民計劃,未來10年仍會留港自住才考慮買樓。
二、供樓可扣稅 投資暫不宜
一如前述,供樓利息可享稅務扣減,他認為有自住需要的用家,供樓好過租樓。相反,現時港樓投資價值不大,因針對投資者的辣稅甚多。
三、再上車較急 首置客等等
今年1、2月,他認為過去「落錯車」的人士較有急切需要再上車。但現時仍應等一等,觀望未來數月樓市前景。
四、新樓不實用 二手樓見使
林Sir不建議置業者買一手新樓,因現時新樓的實用率普遍只有七成,甚至更少。相反,上世紀80及90年代的住宅單位,實用率一般有八成或以上,相對見使。
五、考慮市區或已發展地區
林Sir建議,有能力的話,應購買位於市區或已發展地區的住宅,而非新界或偏遠地區的。雖然市區樓普遍貴過新界樓,但他認為節省到的上下班時間,物有所值。
六、高實用、無露台、厚內牆
林Sir建議大家找尋較高實用率、無露台及厚內牆的樓盤,務求買下的每一吋面積也用得着。
七、中小型單位 納米樓不宜
林Sir認為上車客宜買中小型單位起步,近年大行其道、實用面積少於300平方呎的納米樓,並不值得買!
八、供樓期漫長 入息需穩定
相信很少人能夠Full Pay買樓吧,為了長達20至30年的供樓歲月,置業人士入息穩定很重要。入息不穩定的人士,買樓的理財狀況宜再籌劃。
九、供樓負擔比率低於40%
林Sir認為,供樓負擔低於入息的40%才算合理。中原地產統計的供樓負擔比率7月為59.3%,顯示港人差不多以六成入息供樓,故林Sir認為現時買樓並不值得。
十、勿清倉上車 窮得只剩樓
買樓後不應完全「清倉」,令自己身無分文,千萬不要「窮得只剩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