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今日發佈的最新《住宅銷售市場》報告指出,政府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會影響市場對偏遠地區納米樓的需求。該行預期,公營房屋供應顯著增加,將令發展商興建更多面積較大的宜居單位,但至少仍需要4至5年才會看到政府調高公營房屋用地比例措施的影響,扭轉過去2年私人住宅供應高於公營房屋供應的問題。
行政長官宣佈將公私營房屋的目標土地供應比例,由以往的6比4調整至7比3,以回應過去公營房屋落成量落後於私人住宅供應的問題。事實上,私人住宅供應持續增加,去年更超越公營房屋達4,100個單位。
政府的數據顯示,在2014/15財政年度,公營房屋落成量落後情況尤其嚴重,當中61%的新落成單位為私人住宅,僅有39%為公營房屋。
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資深董事莫凱傑表示:「增加資助房屋供應將會削弱私人市場對細價樓的需求,尤其是位於遠離核心區的納米樓。我們預期發展商將轉而興建面積介乎400至600平方呎的宜居單位,以兩房單位設計,針對中產市場的住屋需求。發展商興建更多宜居住宅能否成趨勢,仍要視乎政府能否放寬按揭限制,減輕買家首期負擔。」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我們認為政府的新政策方向正確,有助解決長久以來的低收入家庭住屋問題。然而,公私營房屋比例將需要最少4至5年時間方會可在落成量得見改變。中期而言,私人住宅落成量料會繼續下跌,豪宅市場由於受到即將實施的空置稅夾擊,供應量減少的情況將尤為顯著。實際上,私人住宅發展比例下跌,只會令供應減少並支持樓價。」
資料來源:地產站
Facebook:上車攻略 hkbuyhome
更多上車情報:新盤成焦點 交投料再超越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