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正式展開,並有惡化跡象,但變數甚多。筆者建議具實力買家可量力而為去買樓,因為買樓屬於長線投資,必須經過將來發生難以預料的政經大事,如果要做到萬無一失才入市,可能是買不成樓。
本月6日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產品加徵25%的關税,預期稍後再對160億美元貨品加稅。中國同日向相等價值約34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反擊,涵蓋美國貨品545項,包括農產品、汽車及水產等,顯得點到即止。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美國500億元關稅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估計只拖累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不過,美國實施幾小時之後,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公司可有90天時間在爭取豁免,有效期限為一年。儘管如此,貿易戰變數甚多,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一個難以捉摸的人物,他曾揚言向5,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加徵入口稅。本月11日美國公佈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貨物的關稅清單,將徵收10%關稅,新一份清單諮詢公眾兩個月,期內不會對有關貨物徵稅。中國商務部表示,將會作出必要的反制行動。
美國拉開貿易戰戰幔,不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更會傷害到美國各行各業,亦會產生連鎖效應連累相關行業,美國經濟受損也不輕,甚至打擊就業。假如傷害經濟嚴重,美國加息步伐將會阻力重重。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卻有利本港供樓人士,不必面對太惡的息魔。
特朗普曾要求沙地阿拉伯每日增加原油產量200萬桶,以填補伊朗等國的空檔,因為油價太貴造成美國通脹。他目的希望壓低油價,功的話美國自然不必急於加息去對付通脹。倘若沙地增產數量不夠,美國自己亦可以披甲上陣,因為美國早已由石油進口國變成石油出口國,本身有大量石油供應。其實美國對付通脹的手段還有很多呢!
中美貿易戰只是世界上政治及經濟問題之一,將來發生無法估量的政經大事多不勝數,假如為了貿易戰而擱置買樓計劃,那麼將來還有數不清的政經大事發生,豈不是不用買樓?置業是一個長期計劃,動輒二、三十年,如果要前景無風無浪一切明朗才動手買樓,也許今世亦未必能夠成功置業。最重要的是,置業人士具有足夠實力,又能量力而為,已可將風險降低。當然亦應該隨著貿易戰的轉變而調整入市注碼,風險自然又再減低。